近日,在第四届中国文化金融高峰论坛上,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魏传忠指出:
对艺术金融产业而言,只有选择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方式,才能增强发展后劲;只有夯实质量技术基础,才能迈出提质增效的新步伐。
近些年,我国艺术品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继证券投资、地产投资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同时中国艺术品市场在世界艺术品市场的地位迅速提升,并得以巩固,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艺术品交易大国。在艺术品产业溢出效应的拉动下,艺术金融产业也以厚积薄发之势,迎来了快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本通过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信托、艺术品保险、艺术品质押、艺术品融资、艺术品租赁等形式介入艺术品领域,从而开启了艺术品市场资本化、金融化的全新时代。
透过现象看问题,魏传忠指出艺术金融产业也面临着“3+3症结”的挑战:
一是市场层面上的“制假卖假、知假鉴假、知假拍假”,二是制度层面上的“鉴定无标准、检测无规则、执业无资质”,三是技术层面上的“确真难、估价难、维权难”。“其中的“三假”、“三无”,不仅扰乱了艺术品市场的正常秩序,败坏了艺术品鉴定行业的声誉,也阻碍了艺术品产业和艺术金融产业快速发展的速度与进程。”
究其成因,除了法律建设滞后之外,魏传忠认为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经验鉴定靠的是鉴定师的学识、眼力和道德、良心,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和主观性,经验鉴定师仅凭“眼看、手摸”断真伪的做法欠科学。二是艺术品鉴定市场诚信严重缺失,一些鉴定师见利忘义,鉴定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三是多数鉴定机构没有获得资质认定,一无标准,二无规则,虚假鉴定较为普遍。四是艺术品市场监管缺乏“靠技术执法,凭数据说话”的技术手段,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四大质量技术基础”十分薄弱。
质量技术基础是指国际公认的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从金融学理上说,艺术品金融化的前提条件是艺术品资产化,资产化的前提条件是建立艺术品价值评估机制,艺术品价值评估体系的前提条件是健全质量技术基础支撑体系。魏传忠认为,夯实质量技术基础是推动艺术品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艺术金融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在2015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魏传忠联合田力普、万捷等7位委员提交了《构建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促进艺术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提案,并作大会发言,建议“构建一个以科技鉴定为基础,以经验鉴定为借鉴,以标准计量为依据,以认证认可为手段,以检验检测为依托,以信息化为平台,并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该提案在社会各界引起了热烈反响,
魏传忠认为,对艺术金融产业而言,只有选择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方式,才能增强发展后劲;只有夯实质量技术基础,才能迈出提质增效的新步伐。他现场表示,从世界范围来看,构建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尚无先例。
作为一项前所未有的创新性工作,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整体技术解决方案中,确立了科技鉴定的基础地位,以及科技鉴定与经验鉴定互为补充、相互印证的关系,强化了计量的质量基础作用,标准的质量引领作用,认证认可的质量控制作用,检验检测的质量保障作用,凸显了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四大质量技术基础”的集成应用,补齐了经验鉴定的短板,从而为推进艺术金融防控风险能力建设和艺术品市场诚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
魏传忠透露,下一步,中国检验检疫学会将发挥在技术、人才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围绕着金融机构最关心的“鉴定和评估”两大问题,在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框架下,重点开展艺术品评估、基金、信托、保险、质押、融资、租赁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建设和估价体系建设,夯实艺术金融产业质量技术基础,努力把艺术品产业和艺术金融产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
来源:中国经济网(记者 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