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提货热线
027-88712327
027-88712336
18986278218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30--11:30
13:30--17:00

联系电话
027-88712336

E-mail:hbcprekf@163.com

邮编:430060

传真:027-88712339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名家专栏

厉无畏:文化创意产业正处于升级转型关键时刻

发布时间:2016-10-15 信息来源:华中文交所 浏览次数:6286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消费驱动型产业,其健康发展取决于文化市场的健全和完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系统论述,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正处于升级转型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以政府主导向以市场决定为主导的转。三中全会提出也是要考虑到市场配置资源。二是,从以规模增长为目标向以质量效益为目标的转变。三是,从文化产业自身发展小循环向国民经济体系整体发展大循环的转变。文化产业可以渗透到各行各业,带动各行各业的升级与发展。

 所以我们在文化市场方面要考虑推动“五力”,包括活力、动力、魅力、潜力、合力,这五个“力”的推动,我想就这五个“力”方面做一个介绍。

 首先,激发文化市场活力,夯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

一个活力迸发的市场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文化市场的活力是来自市场主体,企业是市场当仁不让的主体,换句话说,激发文化市场的活力就是要激发企业的活力,要从根本上认识到企业主体在文化市场上的重要功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切实把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予以培育和扶持。

 文化创意产业区别于一般产业的显著特征是中小企业构成了产业的主体,是产业的主要支撑的。

 我们以上海为例,目前6万多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平均就业人数是21人,在英国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英国创意产业当中规模在10个人以下的企业占到94%200人以上的企业大约占1%,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力军是中小微企业,因为许多大企业也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和兼并重组而成的。这次三中全会也同意我们要兼并重组,通过小企业的发展壮大、通过重组发展。

特别强调的是,一个健全的文化市场是大中小企业齐头并进的格局,在文化市场的培育当中,我们不能只是着眼于大企业,要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要着眼于那些为大量的中小微文创企业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一是要通过创新、创意、创业,让大量的个体、小微企业冒出来。第二是要创造好的环境,通过孵化扶持,让中小微企业茁壮成长。中小企业是生力军。

 文创产业的健康发展依赖于中小微企业的良好运行,中小微企业是文创产业金字塔的底座,文创产业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型之路,至关重要的是需要加大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发展活力的中小微企业,为构建专、精、尖、特的产业体系奠定发展基础。

中小企业自身也要善于在市场当中发展和成长,打个比方,市场好比是一个箩筐,箩筐里的大大石头是大企业、小石头就是小微企业,随着大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大石头之间的空隙也会扩大,这就可以容纳更多的小石头,所以小微企业的自然生存空间就更大,它必须要有自己的专业和特色,哪怕是个人。在大企业做大的同时,也会带来另一度空间,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协作生存空间向像广度、深度扩展。

第二,增强文化市场的动力,释放文化创意产业改革红利。

 文化市场的动力来自于改革,三中全会提出改革的重点就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看,其驱动力源(11.570, 0.06, 0.52%)于文化体制改革所释放的红利,如何改革体制技术,实现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形成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格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市场是只看不见的手,只有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设计才能获得可见的红利,形成长久持续的发展动力。

 在这个当中有几个方面要说的。

 第一,要增强自内而外的发展动力。

 文化市场的发展动力可以分为两类,即生驱动力和外生驱动力。近10以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政府的推动下方兴未艾,从《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09年出台的,因为08年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看到这十大产业都是制造业,所以我们当时也提出一个建议,不能十大产业振兴都是制造业,应该有文化产业。第二年制定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文化创意产业亦将走向内生式发展道路,增强产业发展的内驱动力是必然选择。

 第二,我们还要增强自下而上的发展动力。

 文化市场的形成,文化创意消费的实现,都是基于个体的动机和选择,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路径。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政府的支持,部分地区甚至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路径依赖,由于缺少接地气的市场意识,以至于不少文化创意产品无法转化为市场价值,丧失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要转变观念,根据市场消费需求大力创造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就是说根据市场的需求,把市场的潜力挖掘出来。

 2013年北京举办了“惠民文化消费季”,推出了九大专项活动、九大展销板块和16个区县专题活动,发放了100万张文化惠民消费卡,为企业带来客流,还带动了潜在的消费市场。当文化消费成为百姓的刚性需求,则会形成自下而上的发展动力。

第三,还要彰显文化市场魅力,营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氛围。

 文化市场发展游离于文化传承与创新,增加产业利润,提高人民文化素质。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魅力型产业,文化具有感动人、打动人的特色功能。

 在体验经济时代,文化创意这一功能将有助于消费市场的扩展,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在实践发展中彰显文化魅力,营造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将游离于促进文化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首先,我们要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提高大众的参与度和愉悦度。要让每个人参与。

文化为大众所认同方显魅力,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是大众化消费的形成,面向广大的普通受众,提供多元化的文化创意产品,不仅能够培育市场,还能够创造社会经济效益,体现文化独特魅力,首先需要营造文化氛围,滋养文化沃土,浇灌文化的幼苗,才能盛开文化的鲜花,收获文化之硕果。

 比如上海在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进程中,2013年制定出台了《上海城市文化氛围营造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实施文化与商业、旅游、交通、科技融合发展的战略,以全新的文化理念、视角和举措,打造形成“春之声,夏之魅、秋之恋、冬之韵”城市广场音乐会品牌,实施地铁工程,举办市民文节和城市艺术集市,使文化渗透到城市的广阔空间,不断提升上海城市的影响力和软实力,塑造上海城市的文化魅力。

二,我们还要演绎历史文化魅力,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历史文化资源经过长期的积淀,既是中华民族共同财富,也是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认同,以历史文化资源创意转化为文化产品,具有广泛的市场消费基础,其魅力在于这些传统文化元素里具有令人感知、感受、感染和感动的文化基因,我国丰富的民间、民俗、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充满了文化魅力,我们要挖掘其魅力因子,增强故事力与感染力,善于用国际语言说中华故事,用文化解读与阐释中华传统。

 因为我们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多民族还有他们的民俗风尚,看广西壮族民族的对歌,后来根据这个历史的资源开发出了《印象刘三姐》,这样不光是文化,关键还在于有效益,还在于增加了旅游收入,有魅力,吸引人,人们到那边去看《印象刘三姐》,多住一个晚上,旅游收入就增加,现在全国各地很多地方也都在用类似的方法,像开封也有,在西安也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编成舞蹈演出,每个地方现在几十个城市都有这方面的东西。

比如说《舌尖上的中国》电视系列剧,用文化解读中国的餐饮,唤起了人们体验中餐食材、加工技艺的消费热潮。

比如韩国的泡菜,从文化视角解读,韩国的泡菜变成世界级的文化遗产。

2013年联合国[微博]教课文组织保护费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正式将韩国腌制泡菜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国际比如法国的美食、地中海美食、墨西哥传统美食、日本料理和食都列入文化遗产目录。

而中国是世界很著名的美食烹饪大国,有八大菜系,四川也有泡菜,东北也有类似的酸菜,制作工艺和韩国泡菜都很相似,但是由于缺乏文化诠释和演绎的意识,还没有列入世界非遗,失去了创新发展的机会。现在我们开始,成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美食之都了。

另外,我们有些文化也被外国人开发利用,比如说《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被美国人开发利用。

可见文化魅力的创造还需要挖掘演绎,需要与现代市场对话对接,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提高资源的创意转化能力是有效的创新之路。

我们有些文化也要经过创意的开发,跟市场结合,这样才能大力发展。

 第四,要挖掘文化市场的潜力,扩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

我们都知道,产品的价值构成包括功能价值和观念价值两部分,文化创意创造观念价值,是拥有巨大潜力的蓝海市场。所以要挖掘文化市场的消费潜力,一方面可以拓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可以创造文化的信市场、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的价值。它也可以帮助其他的产业发展。

 首先,要挖掘引领生活方式的文化消费市场。

 通过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创新,把文化产业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使文化与生活完美地结合,让人们感受融入生活的文化创意。比如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期就强调,要通过发展创意生活产业,创造出具有文化品位和情调的创意生活方式,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消费需求,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大大地拓展了产业消费的市场空间。

 同时,提倡创意生活美学和把把生意做成文化的理念,在衣食住行育乐等方面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当中,我们注重文化与生活的传承,推进发展广泛的休闲生活产业和体验经济。

 比如说上海一直以来就是国内时尚潮流的引领者和风向标,近年来,加强传统经典产品与老字号产品与现代时尚元素的结合激活原有的企业活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以上海家化为例,作为一家拥有112年历史的中国民族化妆品企业,上海家化实施时尚产业的转型战略,力争成就能够代表上海和中国的时尚品牌,利用中药文化概念,推出了佰草集品牌的中高端扶贫品,并选用了消费者熟悉的太极、阴阳等元素时尚设计,打开了中国品牌的世界市场。

另外上海的老凤祥、敦煌等一大批老品牌,以时尚设计为引领,结合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设计,研发出适应市场消费者的产品,在引领国内时尚消费潮流的同时,也焕发了老品牌的青春。所以上海也提出了,以前有很多老品牌,我们现在不能倚老卖老,要倚老卖新,可以做大。

第二,挖掘基于互联网的文化消费新模式。

迅速发展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利用互联网技术兴起的网络视频产业、网络游戏产业等新业态所开辟的蓝海市场,大大拓展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利用互联网技术,也需要拥有优秀的创意和故事,并能够与现代人的娱乐需求相吻合,文化创意的功能更加凸显,以风靡全球的网络游戏比如说愤怒的小鸟为例,故事都在偷蛋、愤怒、保护蛋、再偷蛋的循环中发展,该创意的设计者认为,是利用新媒体在讲述一个故事,目前愤怒的小鸟游戏每半年都会升级,加入新的关卡和故事,玩家被吸引着不断的了解故事的发展进程。比如美剧“纸牌屋”的编剧,根据互联网用户的收视选择,进行新剧情的创作和设计。

第五,形成文化市场合力,协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文化市场面向全社会和全民,是一个覆盖面广、层次丰富、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产品多元的体系。以市场规律完善和健全文化市场,必须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分割,扫除一切阻止市场要素优化配置的障碍,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各行各业各界的互动互融,形成文化市场的合理,创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

 协同深化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形成部门合力。最近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习总书记担任组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不是单兵突进,必须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各地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应着重从国民经济社会系统的整体发展中进行改革设计,创新各部门协同合作的体制机制,打破行政主导、行业壁垒和利益垄断,促进文化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营造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就是我们说要包容性的发展,强调公平竞争

还要协同推进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营,形成产业的合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通过知识产权的跨界授权和经营,可以形成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等内在的新兴产业体系。释放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其前提就是要形成各界各业协同推进的机制,把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授权经营的专业化服务、市场营销推广配套、以及产业链的构建等有序整合、有效推进,这样才能实现市场的共鸣。

 协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体系规划,形成政策合理。在国民经济体系的大框架内规划和设计产业规划,出台综合的一揽子政策,为市场各类企业主体提供便捷的政策服务平台和渠道。比如,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不仅涉及科技部门和文化部门还与产业、工商税收等诸多部门相关,只有形成政策合理,给企业提供更多的时会和方便,才能把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推进新的台阶。

这方面台湾有成熟的政策可以借鉴,以诚品书店为例,这个具有知名度的书店,实际是一个综合性的休闲文化平台,书店除了卖出,还出售百货,还提供咖啡、餐饮等配套服务。在政策上,规定卖书免税,销售的其他产品及服务只上交同业税收的50%,在这些综合配套政策的扶持下,诚品书店就实现了快速发展,品牌效应也显现,并在大陆开设分店,2004年诚品书店将进驻上海最高的建筑上海中心。

来源:文创产业评论